找出椎管狭窄是需要具有一定椎管疾病基础知识的,不是随便就能判断是否患上了椎管狭窄,所以患者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慌乱,要先找相关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断一下,然后在对症去治疗疾病。福州中德骨科医院专家介绍:椎管狭窄所属部位:腰部症状体征: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痛,在休息或弯腰后缓解或消失,站立、腰部后伸或步行后则加重。
找出椎管狭窄的病因
福州中德骨科医院提醒大家注意椎管狭窄这种疾病的产生因素极其复杂,我们无法将这种疾病的产生原因估量清楚,因此我们能够做的只有让自己多了解一些已经存在的因素,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疾病控制下来,我们现在来具体了解一下它的产生原因吧。
椎管狭窄一般分先天性(原发性)和后天性(继发性)。按部位分为颈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按解剖部位分可分为中央型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孔狭窄。
先天性椎管狭窄是由于在脊柱的生长形成中,包括营养外伤等因素造成椎管发育的先天性狭窄致病。大部分患者开始无症状,到中年后由于脊柱的一些退行性病变或损伤,从而导致椎管狭窄的症状及体征出现。
后天继发性椎管狭窄是由于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椎体滑脱以及后纵韧带、黄韧带增生肥厚、钙化或骨化等,刺激脊髓、神经及周围血管造成神经血管发生炎症粘连,充血水肿"胀大",从而造成椎管狭窄症的发生。
椎管狭窄的主要表现是有明显的腰腿痛症状和间歇性跛行。椎管狭窄患者常在步行的时候一、二百米就会产生腰腿痛,弯腰休息一会或下蹲后症状会立即减轻或者消失了,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就又会出现了。脊柱后伸时症状就会很明显的加重,前屈时症状就会减轻。少数病例因压迫马尾及神经根而表现的很厉害,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的瘫痪。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椎管狭窄病人往往说的很多而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很少。检查脊椎偏斜不明显,腰椎正常,只是后伸的时候疼痛。直腿抬高试验正常或只有中度牵拉的时候痛。少数病人下肢肌肉萎缩,跟腱反射有时减弱或消失。
提醒大家想要控制疾病的产生,我们就必须从疾病的源头入手,疾病的产生源头会让我们了解到疾病的相关知识,这样我们就知道如何治疗疾病,如何进行疾病的保健和预防了。
找出椎管狭窄的病因做好提前预防
1、平时要多注意合理的劳动姿势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搬抬重物时,髋膝弯曲下蹲,腰背伸直,重物紧压身体后,方能用力起立和迈步。当在背或扛重物时,胸稍前弯,髋膝稍屈,迈步稳,步子不宜大。睡觉时时,头颈部要自然中立位,双髋双膝稍屈,并避免机体受风着凉受潮。
2、坐立、或伏案工作不要太久,应该避免因长期保持一种姿势所带来的软组织疲劳,剧烈运动前,注意准备活动及保护。
3、对于使用腰部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配戴有保护作用的宽腰带。预防椎管狭窄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宜坐位或低头过久等等。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开始,养成良好的姿势来预防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的诊断
1.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前述的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尤应注意长期的腰骶部痛、两侧性腿不适、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静止时体检多无阳性发现等,为本病特征。凡中年以上患者具有以上特征者,均应疑及本症而需做进一步检查,包括:
(1)X线平片:在发育性或混合性椎管狭窄者,主要表现为椎管矢状径小,椎板、关节突及椎弓根异常肥厚,两侧小关节移向中线,椎板间隙窄;退变者有明显的骨增生。
在侧位片上可测量椎管矢状径(见图2),14mm以下者示椎管狭窄,14~16mm者为相对狭窄,在附加因素下可出现症状。也可用椎管与椎体的比值来判定是否狭窄。
(2)CT、CTM及MRI检查:CT检查可显示椎管及根管断面形态,但不易了解狭窄全貌;CTM除可了解骨性结构外,尚可明确硬膜囊受压情况,目前应用较多。此外,MRI检查更可显示腰椎椎管的全貌,目前大多数骨科医师已将其作为常规进行检查。
(3)椎管造影:常在腰2、3椎间隙穿刺注药造影,此时可出现尖形中断、梳状中断及蜂腰状改变,基本上可了解狭窄全貌(见图3)。由于本检查属侵入式,目前已少用。
2.侧隐窝狭窄症的诊断凡具有腰痛、腿痛、间歇性跛行及伴有根性症状者,均应疑有侧隐窝狭窄症,并做进一步检查:
(1)X线平片:于X线平片上可有椎板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椎弓根上切迹矢状径变短,大多小于5mm,在3mm以下者,即属侧隐窝狭窄症。此外,上关节突冠状部内缘内聚亦提示可能有侧隐窝狭窄性改变。
(2)CT、CTM及MR检查:CT检查能显示椎管的断面形状,因而能诊断有无侧隐窝狭窄及有无神经根受压;CTM检查显示得更为清楚。MR检查可显示三维影像,可同时确定椎间盘退变的程度、有无突出(或脱出)及其与硬膜囊、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等。
(3)椎管造影: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omnipaque、isovist造影可见神经根显影中断,示有侧隐窝狭窄或神经根受压征,但此种检查不易与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压迫相区别。
地址: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 版权所有: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急诊电话:0591-86251881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声明:网站部分内容及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不做诊疗依据,详情以咨询在线医生为准!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16013431号-1
(闽-榕)医广【2024】第01-25-03号